近日,央视网以《被“长辈模式”困住的长辈》为题,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其他数字化产品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我院产品设计系董玉妹副教授作为适老化设计专家接受央视网的采访,分享了其对适老化改造的现状观察与设计建议。
董玉妹在采访中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的要求从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兼容性和安全性5个维度深入阐述了适老化设计需要遵循的标准,并指出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大多仅关注可感知性维度,存在功能阉割、内容适配度差、广告干扰和安全隐患大等诸多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设计资源投入的优先级不足,同时也体现出专业性缺失的问题。董玉妹提出了从“适老化设计”到“包容性设计”的思路转变。目前的适老化改造同时是在标准版的基础上推出一个简化版的“长辈模式”或“关怀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考虑老年人的功能和内容需求,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层的多样性,她建议标准版的设计在基本交互逻辑上就应该关注到不同群体感知觉和数字接受能力的多样性,让不同群体都能受益,在功能模块和内容偏好上挖掘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董玉妹同时表示,不应一刀切地将所有生活服务数字化,建议在数字化浪潮中依然在线下保留“15分钟生活圈”,让老年人可以从实体生活缓步融入到数字化生活,社区、社会组织、相关企业和老年人家庭成员可以协同构建一个支持性网络,这也是服务设计可以发挥的空间。
亚洲色吧
长期关注社会民生,人口老龄化的设计响应也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关键议题,延迟退休背景下包容性办公产品、老年助浴产品、老年认知训练产品等多个作品近期亮相荷兰设计周,展示了亚洲色吧
在老龄产品创新上的实践探索。董玉妹近年出版的《为新老龄设计:设计赋能积极老龄化的理论与方法》专著则从理论上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前瞻思考,出版后取得了积极反响,专著相关理论成果被收纳进《老龄文明蓝皮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江南参考。

央视网《被“长辈模式”困住的长辈》

董玉妹副教授受采访